首页/遴选范文/深圳龙华新区遴选真题/范文/靶子/
深圳龙华新区遴选真题/范文/靶子
2019-03-14 15:36:172594浏览

系统班真题讲解点评直播课,

气氛紧张而活泼。


这道看似简单的题,却在你不注意的时候,

挖好了坑让你往下跳。


大有全军覆没的趋势。


这道题是2016年深圳市龙华区选调公务员的大作文题,


课上,源渠老师讲了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这一篇大作文就是一盘菜,材料是给你的原料,问题就是给阅卷老师点的菜,而你就是做菜的厨师。


怎样的菜才会让点菜的顾客满意呢?


顾客想吃“佛跳墙”,你做成了“新疆大盘鸡”,

这肯定不行!菜系都不对。


菜系对了,但你直接把所给原料做成了“大拼盘”,这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体现不出你作为“厨师”的水平。

必须是利用所给的材料,运用你的经验和技巧,

把其“有机整合”才可以。


先来看看题吧:



01

真题再现


第四题:写作题,60分。


材料一: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选自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材料二:实现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新目标、新任务,关键是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我们一定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进一步破除“老框框、老套路”的重重束缚,树立敢破敢立的开拓精神;破除盛名之下、志得意满的安逸心态,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破除“为官不为、当官做老爷”的消极状态,树立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破除“差不多、过得去”的粗放思维,树立精益求精的较真精神;破除“光说不练、做而不实”的漂浮作风,树立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以优良作风把深圳的工作做实、把深圳的事情办好。


——选自《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市第六次党代会上作报告》


问:请结合政府工作,自拟题目,写1000字左右作文。


再来看看学员的考场作文吧:


02

参考范文


以精益求精精神做好新时代政府工作


作者:xqt(源渠遴选学员)


2017年,一部《大国工匠》纪录片火爆荧屏;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工匠精神予以肯定和宣扬。匠心之道之所以宝贵,在于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更在于一股精益求精、敢于较真的精神。新时代,政府工作面临新任务、新目标、新挑战,唯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发展。


当前,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差不多”现象:在思想认识上,个别政府工作人员缺少较真精神,做事情糊弄了事,不思进取,满足于成绩和现状。在体制机制上,有的领域存在制度过于宏观、缺少问题意识,特别是督促考核和责任落实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有的领域则存在制度得不到落实、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在管理方式上,受既有传统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约束有余而人性化不足的问题,导致政府工作不能很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述问题在脱贫攻坚、“放管服”改革、民生工作、创新创业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影响特别深远。究其原因,既有历史传承,也有现实诱因,既有政府工作特殊性质的影响,也有改革发展到当前阶段所蕴含的必然性。但是其根本却在于政府中的“人”宗旨意识不牢、工作作风漂浮,实干精神、较真勇气让步于“差不多就行”。这不仅无益于事业发展,更会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严重损害。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发扬精益求精精神,不断开拓事业新局面。


精益求精,是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的必然要求。政府肩负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是推进改革的中坚力量。从针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产权制度改革到动真碰硬的财税体制变革,从渐次深入的金融体制改革到固本强基的国企国资改革,桩桩件件都事关重大,来不得半点松懈马虎。“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社会、金融、财税、产权等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变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着各项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效,作用举足轻重。改革艰巨,必须严肃以对;任务繁多,更应精益求精。事关国计民生的改革,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浅尝辄止,如果只是秉持“差不多就好”的工作态度,无疑是极端的不负责任,会给改革事业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新时代,政府工作要取得改革新突破,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必不可少。


精益求精,是创新发展、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必然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社会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就要细致研究当前创新大环境和政策性需求,找出制度短板,瞄准痛点堵点,拿出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政策设计环节尤其要注重精准,必须多方调研、统筹考虑,下一番精细功夫,确保政策科学合理,可行性强。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上新水平,使人力人才资源这座“富矿”充分发挥价值,就应当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供给质量,把工作落实落细、做优做精,对接需求出招见效。如果浮皮潦草、敷衍了事,就会造成人才因制度粗放而不得尽展其能,造成浪费。


精益求精,是发展为民、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政府工作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切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依照需要精准安排项目,靶向治疗精准投放资金;推动就业进步,需要精确统计城镇失业率,有的放矢提供就业服务,因需施策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教育发展,更加需要瞄准痛点精准施策,解决“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实现教育均等化。“一枝一叶总关情”,倘若没有敬民之心,不能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又如何行利民之事?服务保障民生,要不得半点“差不多”。


精益求精,是刀刃向内、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提高政府效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简政放权不是轻描淡写的“剪指甲”,而是刀刃向内的“断手臂”,必须精准厘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精简审批事项,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高效监管,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按照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人员技能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监管队伍;优化服务,更应当明确服务对象、优化过程管理,铆足精神、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真正擦亮政府“店小二”的“金字服务招牌”。若有半点“差不多”的敷衍,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精益求精,是推进政府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


唯精益者进,唯精益者胜,唯精益者强。昂首阔步于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做一番“绣花功夫”,才能绘就事业发展的壮美蓝图。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有精准,才能攻坚克难。我们要充分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把新时代政府工作推向深入!

 

PS: 虽然这篇文章还不够完美,但作为考场作文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紧扣了“政府”的工作,而不是党建,不是纪委,不是其他。

源渠遴选下关注.jpeg


源渠遴选管家.jpe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