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听过源渠老师讲课的朋友一定知道老师反复强调“任仲平”文章的重要性,总是让大家多抄写、多效仿。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从1993年人民日报发表《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至今,这个品牌已有24年历史。
2017年12月5日,“任仲平”一篇重要文章《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十九大闭幕一个多月方出此文,其分量和其中之斟酌可见一斑。
本号重磅推出源渠老师解读文章,不仅深入剖析此文,更重要的是为大家讲解“任仲平”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好了,小伙伴们的正确姿势是把此文章打印出来,然后对着手机上源渠老师解读文章,准备好拿出笔和本,开始学习吧!
任仲平系列文章:
https://opinion.people.com.cn/GB/8213/49160/49205/index.html
如何做善解文章的“庖丁”
任仲平的每一篇文章都极为精彩,兼具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文艺性,可谓是中国顶尖的政治评论文章。
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们学习的教科书、写作的示范本,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今天,我专门给大家讲一讲对于这样精彩的文章,我们应该如何像“庖丁解牛”那样游刃有余地为我所学、为我所用。
01
文章的骨骼——剖析结构
此文共分为七大部分,由清晰的数字标号进行分隔,这也是任仲平一贯的风格。首先归纳概括一下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把握其逻辑关系,如下:
一. 开篇:历史背景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三. 五年的奋斗与思想演进过程
四. 新思想的中国意义
五. 新思想的制度意义
六. 新思想的世界意义
七. 结尾:面向未来
看过上文的结构以后,我们应该有两点认识:
第一,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虽然文章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古往今来、中国世界各方面的素材,但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新思想”,然后我们再回头看看本文题目:《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是不是文章内容和标题极为贴切,这就叫形散而神不散、文题对应具有高度的匹配性。
第二,文章行文逻辑顺序是层层深入的,基本上遵循了“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逻辑,关于“怎么样”的部分预计会在马上刊发的下篇中进行阐述。其中,第四、五、六部分呈现出并列式,并且与十九大报报告中“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是一一对应的。
文章结构就像骨骼,决定着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基本形态。上面是为大家分析了文章的大结构,事实上每一个部分还有其小结构,大家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分解和剖析。只有了解了文章机构你才能知道文章的脉络和布局,在此基础上体会出文章的精巧之处和谋篇之理,看得多了自然在写文章时就会重点考虑布局的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文章脉络清晰,不会陷入混乱无章的境地。
02
文章的血脉——探究思想
所谓探究思想是指要将文章中的核心表述找出来,这些表述都是文中最深刻、最精辟的论断,是文章的精髓,找到它们可以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才能真正地读懂文章。
比如,第二部分中关于新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上的又一次飞跃。这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由此抵达一个新的起点。”
又如,讲到理论提出之前实践早已走在前面——“虽然十九大才正式提出,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容、深刻内涵,早已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创造性的探索实践。”
再如,以4个“没有……就不会有”为假设,强调新思想的重要意义,即:
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会有中国5年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
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会有“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并进而提出全文核心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意义”:
实践意义:把中国的发展带到了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历史意义: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有信心有能力去实现这一梦想。
理论意义:把握追寻理想社会的真谛,为人类通往真理之路树立起新航标。
世界意义:打开了现代化的更多可能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再比如,文中在阐述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时作出了这样的概括:
这不仅是一个发展进程的概念,更是一个思想演进的概念——
以民族复兴中国梦重构“时间逻辑”。
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重构“战略逻辑”。
以经济新常态重构“增长逻辑”。
以新发展理念重构“发展逻辑”。
以全面深化改革重构“治理逻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精神逻辑”。
以美丽中国建设重构“生态逻辑”。
以全面从严治党重构“政党逻辑”。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构“世界逻辑”……
并突出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系统性地回答了当前中国和世界面对的问题。战略性地设计了国家未来和人类未来。创造性地推动了民族复兴事业。预见性地判断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情况。
以高远的视野、深邃的思考,写下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答卷。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又如,文中在阐述新思想的中国意义时以中国梦这个战略为纲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包括:
首次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练地喻作“中国梦”;首次明确揭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系统阐释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精神支撑、力量源泉;首次阐明伟大梦想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关系;首次诠释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明确宣示“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
像这样的重要论断和表述,文中还有很多,这是文章的血脉。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内容摘录出来,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文章要旨。因此,探究文章思想的意义在于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和政策理论水平。
怕内容太多大家贪多嚼不烂,所以今天就讲到这里。以后我将继续为大家分析文章的材料和文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