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不同 公考的定位是体制外的人进入体制,公务员考察的是这些人是否适合在体制内工作的基本素养。 所以行测、申论考察的是考生是否关注社会民生、知识面是否宽、思维是否活跃和分析和写作的基础如何,不带有机关色彩,从来没有公考会考你民主生活会应该怎么开?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是啥等等。因为他们还没有进入体制内,他们只需要具有基本的素养和能力就可以。 而遴选考试则不同,这是基层向上层的择优选拔,考察的是基本功是否扎实、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是否足够强。这就不是预备的问题了,而是你现在干得好不好,对于理论素养的考察是直接的。作为党员,作为党的干部,你就应该知道党的理论,不能因为你是业务干部,就可以不知道中央全会的精神,你是业务干部,就可以不学十九大精神。 为什么上级单位要通过遴选而不是公考招人 知道二者的定位之后,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同样一个职位,机关为什么要通过遴选而不是公务员招录来选人呢?特别是公考上岸的人还年轻、还听话。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遴选考生有他独特的优势。 因为遴选上来的人直接能上手,有工作经验。 换句话说,遴选最大的不同就是遴选的人政策理论和写作能力更强,更具备专业精神而不是小白。 那请问,你背几篇范文、学一点套路能满足机关的需要么?满足不了怎么能通过考试呢? 机关要的是能直接干活儿的人,可能你今天上来,明天领导就安排你给领导写稿子,你说我背着套路上来的,写不了,那怎么行? 讲二者的区别,只是提醒大家备考遴选,不要陷入到公务员备考的思路里去。 从考试内容上来讲,二者有如下区别 一是遴选考试涉及到的理论性、政策性更强,可以直接考党的理论。 比如中央遴选可以直接让你写学习中央全会精神的领导讲话, 2017年中央遴选最后的大作文考的就是起草司领导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做动员讲话稿的一部分,那你必须知道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啥,不知道的话你肯定写不了。 但是公务员考试不会这么考。公务员考试更多地是考察我们的思维能力。比如2016年国考的大作文是“以水为师”,听上去都像高考作文,没有直接与政策理论相关。 二是形式上更加贴合机关办文办会的需要。比如小公文、领导讲话这种题型,公务员考试不会考。而那种特别开放的题型,遴选考试也不会考。